
乙肝表面抗原HBsAg、乙肝表面抗體HBsAb、乙肝e抗原HBeAg、乙肝e抗體HBeAb、乙肝核心抗體HbcAb。正常情況下五項指標全部陰性或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陽性。
其中乙肝兩對半檢查中的“乙肝大三陽、乙肝小三陽”是了解乙肝(又稱B型肝炎)病情最為重要的綜合性指標。
乙肝兩對半檢查項目包括HBsAg(乙肝表面抗原)、抗-HBs(乙肝表面抗體)、HBeAg(E抗原)、抗-HBe(E抗體)以及抗-HBc(核心抗體)。
1、乙肝表面抗原是判斷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依據。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即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。
2、乙肝表面抗體是判斷機體有無特異性免疫力的依據。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表示對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保護性免疫作用。單項陽性一般出現在接種乙肝疫苗后或感染乙肝病毒痊愈后。
3、乙肝e抗原可作為乙肝病毒傳染性強弱的初步判斷依據。乙肝e抗原陽性說明傳染性強。
4、乙肝e抗體可作為乙肝病毒傳染性強弱的初步判斷依據。乙肝e抗體陽性說明病毒復制減少,傳染性弱,但并不能斷定為沒有傳染性。
5、乙肝核心抗體乙肝核心抗體陽性說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。也可出現在接種過乙肝疫苗或者隱性感染者身上。
2(HBsAb-乙肝病毒表面抗體)定性:陰性或陽性 定量:<=10MIU/ml
3(HBeAg-乙肝病毒e抗原) 定性:陰性 定量:<=0.5PEI U/ml
4(HBeAb-乙肝病毒e抗體) 定性:陰性 定量:<=0.2PEI U/ml
5(HBcAb-乙肝病毒核心抗體)定性:陰性 定量:<=0.9PEI U/ml。
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,本身不具有傳染性,但它的出現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,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。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、唾液、乳汁、汗液、淚水、鼻咽分泌物、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。感染乙肝病毒2-6個月,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-8周時,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。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,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該指標可持續陽性。
2、乙肝表面抗體
乙肝表面抗體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。常在乙型肝炎恢復后期出現陽性。此時乙肝表面抗原已轉陰數月。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,保護力越強,持續時間也越長(3-5年以上)。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,乙肝表面抗體可在2周內滴度明顯升高。但也有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又發生乙型肝炎者,這種情況可能為不同亞型感染。90%結束乙肝疫苗注射者的乙肝表面抗體可轉陰。極少數情況下表面抗原和抗體均為陽性,常見于不同亞型的乙肝病毒感染,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,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體常不能處理表面抗原,或是感染了S基因發生了變異的乙肝病毒。[4]
3、乙肝e抗原
在乙肝病毒感染后表面抗原陽性同時或其后數日可測得乙肝e抗原。乙肝表面抗原在血內高峰期是乙肝e抗原的高峰期。在肝炎癥狀出現后10周內逐漸下降,在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前可先轉陰。如果乙肝e抗原持續陽性,則可發展為慢性持續性感染。乙肝e抗原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,傳染性強。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,乙肝e抗原指標轉陰而乙肝e抗體轉陽過程中臨床上可出現明顯的肝功能惡化,極個別情況下可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而乙肝e抗原為陽性。
4、乙肝e抗體
在乙肝e抗原轉陰后數月出現乙肝e抗體陽性。乙肝e抗體陽性預示患者的傳染性已顯著或相對降低。病毒復制程度已降低或明顯緩解。今年發現個別乙肝e抗體陽性,但乙肝病毒核糖核酸亦為陽性者的病情遷延不愈,這是感染了變異的乙肝病毒所致,臨床上不可忽視。
5、乙肝核心抗體
通常在乙肝表面抗原出現后3-5周,肝炎癥狀出現前即可在血清中檢出。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體陽性常標志乙肝病毒癥狀復制,有傳染性,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。
相
關
百
科